摄影专业

信息来源:艺术与设计学院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1日 14:24


摄影专业,2002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为摄影专业。是黑龙江省最早开设的专业,也是艺术与设计学院优势特色专业之一。现为黑龙江省“双一流本科专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创作基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在全国摄影专业中,该专业在商业摄影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处于领先地位。

省级一流专业的建设,旨在通过高标准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摄影人才。以下是对摄影专业建设情况的概述:

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艺术与设计学院摄影专业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励精图治、团结奋进,紧紧抓住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努力谋发展,加快专业建设。专业目前为省级一流专业,为适应本地区经济、文化建设需要缓解商业摄影行业人才紧缺的状况,开设了商业摄影方向,以培养商业广告摄影师为主要目标。通过开设一系列相关课程、采取多种实践教学等方式为黑龙江省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培养“动手能力强”、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创作能力、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就业率年均达到85%以上。大部分毕业生在各自领域内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涌现出一批省内外知名的传媒工作者和摄影师,尤其在商业摄影专业教学和科研领域里在全国始终处于领先行列,受到社会各界好评。随着摄影专业办学条件和科研水平的不断优化与提高,摄影专业已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创作基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单位、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在国内摄影院校教学中具有较高影响。

1、教学团队建设

多年来摄影专业秉承“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原则,通过聘任、引进与在职提高的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实践教学能力,师资队伍梯队结构比较合理,发展趋势良好专业教师在相关行业协会中有多人兼职或成为会员。其中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黑龙江省行业协会名誉副主席、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等。专业还以“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吸引和凝聚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教学交流。长期聘用一批有艺术实践经验的专家为本科生授课。

摄影专业目前拥有专任教师有10人主要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全国、地方知名院校。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4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8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80%。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100%,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高,教研能力、科研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和质量意识较强。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较好可以满足专业的教学、科研需求并对相关专业提供学术支持

专业将持续本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优异、特色鲜明”建设方针和“专兼结合”、“多元构成”的师资队伍建设原则,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以教学名师、知名学者领衔,行业专家、企业骨干参与,专业核心课程主讲教师为主体,教学水平高,科研实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同时秉承“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原则,通过聘任、引进与在职提高的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实践教学能力“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吸引和凝聚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教学交流。同时长期聘用一批有艺术实践经验的专家为本科生授课。通过对于本专业师资队伍的不断建设,省内外知名学者、专家的加入,使专业的教学特色更加明显、教学效果更加优秀,持续提高知名度。持续促进教师增加高水平科研成果数量,主持或参与完成1-2个省级科研项目,形成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提升的良好科研氛围。

教学条件建设

摄影专业多年来努力探索和挖掘摄影教学中的实验元素,创新实验教学,近几年国家及学校累计投入了500多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实验平台专项资金300余万元)购置教学所需仪器设备,改善办学条件,购买专业原版画册书籍。陆续建设了一些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实验室,现拥有实验室教学面积近2500平方米,建有大型拍摄室348平方米、小型拍摄室210平方米、数码拍摄室120平方米、专业化妆室25平方米、彩色暗房140平方米、黑白暗房210平方米、教师专用彩色、黑白暗房40平方米、数码输出室60平方米等,并与其他专业实验室实现了资源共享,如视觉设计工作室、数字媒体工作室、丝网印刷工艺室、电脑精雕工艺室等。实验器材300余台、套。生均实验仪器设备价值19841元;仪器设备先进,完好率98%,年更新率达到15%。院系实验室向学生开放16学时/周,实践课程开出率98% ,对学生的覆盖面达100%,专业学生可以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实验室、拍摄室或相关场所开展实践活动,实验效果良好。摄影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逐年改善,设备利用率的逐年增高,为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应用创新型人才提供了物质保障,在摄影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共同特点是专业建设定位于注重为区域基础上的行业发展服务,并在地方化发展战略中彰显自身的特色。学院坚持“立足地方,面向产业,针对行业,联合企业,成就人才”的办学思想,根据扶优、改旧、创新的专业建设要求,在学科专业集群中,强化影像艺术类优势,发挥摄影优势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重点建设,多样发展,彰显特色,面向影像艺术行业,实施人才培养与设计研发;同时,为申报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做好前期准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文化艺术产业和基础艺术教育,实施人才培养与艺术创作和教学研究。根据专业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定位和社会需求,借鉴“创意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经验,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优势条件为保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优化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践课、选修课的课程结构,构架学科平台课,科学整合专业核心课程群,个性化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全面优化教学内容,探索课堂(理论、基础)—实验室(技能、创新)—工作室(项目、应用)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与质量评估机制。

4、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摄影专业课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与建设,已有了质的飞跃和突破性的发展,呈现出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的显著特征。摄影专业大力开发网上教学资源,发挥精品课和特色课程的辐射作用,以多元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积极建设多媒体教室及相关设施,更好地突出形象化、立体化的教学特色;基本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摄影专业课程体系。近年来编写17部特色实验教材,省级以上(含省级)教学成果奖11教研论文21篇,教研课题6项。力争再完成1-2部教材或专著的撰写,建设1-2门精品课程、“金课”。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摄影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5、实践教学改革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摄影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性实践课程模块、提高性实践课程模块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块构成。根据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实验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大工作室、实验室建设力度,强化实践教学,依托“艺术实验中心”共享平台,创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管理体制。(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课程实践、专业实践、项目实践、社会实践、创新实践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2)开展工作室教学。依托工作室平台,发挥课堂与社会的纽带作用。学生可根据兴趣、需求选择不同方向工作室参与课题和项目研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3)全面开放实验室。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势资源,面向学生全面开放,学生根据需求选择相关实验室自主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搭建高水平的,能适应高等院校各种不同层次教学、科研、创作、体验需要的数字教学平台,将摄影艺术教育推向更高层面。(4)持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大行业和区域覆盖面,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实现校企联合全程化人才培养5)依托学生创业实践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为学生走向社会开辟绿色通道。近年来,专业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摄影专业学生的综合实力,在省内乃至全国都处于优势地位,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人才。

摄影专业作为省级一流专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摄影人才,推动中国摄影艺术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