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研平台建设
学院依托艺术实验中心,构建数字艺术实验平台、设计艺术实验平台、影像艺术实验平台、动漫艺术实验平台、创新创业实验平台和校企合作实验平台六类实践创新平台,成立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时尚创意设计产业学院、时尚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和哈尔滨时尚创意设计产业基地,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同时,与省民宗委合作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与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创办创意设计学科协同创新特区;建立“哈尔滨师范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为艺术设计专业申请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龙江四大精神文创展览馆”获批第四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科研平台的建设提升了学院科研水平与能力,促进了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聚集,拓展了科技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域。
2、科研团队建设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8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占比90%以上。其中,1人获得国务院津贴,13名教师被聘为校外硕士生导师,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5人;同时聘请卢禹舜教授等7名客座教授做兼职硕士生导师。近五年来,完成国家艺术基金项目4项;纵横向课题9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近3000余万元;出版专编著(教材)40余部;发表核心论文3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具有科研团队3个,分别是视觉艺术设计科研团队、空间艺术设计科研团队、装饰艺术设计科研团队。
视觉艺术设计科研团队,艺术科研及创作实践成果丰富,完成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完纵横向课题20余项;发表核心论文 10篇,发表艺术作品100多件,出版专编著(教材)14部,获得发明专利4项,获得科研、创作等奖励11项。获得纵向、横向科研经费200多万元。团队带头人孙作范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委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连续三届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其创作的《小脐橙、大情怀》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团队中有3名教师被聘为校外硕士生导师,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基础。
空间艺术设计科研团队,教师学历水平较高,3名博士,学术骨干科研创作成果突出,完成纵横向课题10余项;发表核心论文10篇,出版专编著(教材)13部,获得发明专利3项,获得科研、创作等奖励30余项,获得纵横向科研经费300多万元。1名教师被聘为校外硕士生导师,1名教师为省级“冰雪大师”。学科带头人王斌教授为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兼职硕士导师,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的冰雪人物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大展并获奖,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十三届黑龙江省美展金奖,作品获黑龙江省文艺大奖,黑龙江省文学艺术英华奖等;中国画作品《王震与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永久收藏,《镜泊湖之冬》入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
装饰艺术设计科研团队,团队成员设计制作的创意产品亮相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冰花瓷研发取得国家专利,丰富了国内陶瓷工艺的形式。该团队现已完成国家艺术基金项目3项,纵横向课题10余项,出版专编著(教材)18部,获得发明专利4项,获得科研、创作等奖励11项。1名教师为省级“陶艺大师”,6名教师被聘为校外硕士生导师。团队带头人唐衍武教授,西安工程大学兼职硕士导师,主持出版高校艺术类系列教材(十册),与赛格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冰雪材料3D打印装置系统技术开发》横向课题项目,签约金额400万。团队成员李茉函副教授作品《衍生》荣登第四届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团队成员刘亚夫副教授《摄影虚拟与仿真实验室》横向项目获批“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导类项目”。
3.学科带头人
李连影,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数智产融创意设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在读博士,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哈尔滨市社科联人才智库专家。主要从事民族文化遗产应用技术与数智产融创意设计研究,主持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项,省艺术科学规划重点及一般课题3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4项,省高等学校智库开放课题1项,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发表SCI、EI、核心期刊等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软件著作权2项。获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优秀艺术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设计作品获得省艺术教育成果调研评比一等奖1项、省教育系统专题画展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及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10项。指导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一般项目1项、省级一般项目1项、校级科技创新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