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老师是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任教师,本学期执教的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写作》课程以及全校通识教育必修课国学类《写作》课程。其中,小学教育的专业授课对象为小学教育专业2019级全体学生,学生总数为123人,通识课授课对象为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9级全体学生、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2018级全体学生,总人数达191人。
一、内容灵活,因材施教
虽然课程名称相同,但是由于学科专业上的差异,所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李宝老师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在课程大纲的基础上灵活调整讲授内容。小学教育专业的《写作》课,由于是专业必修课,所以课程中对写作理论的掌握是其重点。为了能让稍显枯燥的理论被同学们所接受,李老师选取了大量有趣生动的事例。例如在讲到写作者应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时,李老师将自己几年前发表的一篇文章出现的逻辑错位作为案例,先让同学们讨论,最后李老师总结了缺少逻辑思维对写作活动的危害,很有说服力。
面向全校的《写作》通识课,由于旨在训练艺体、理工专业学生的实用文体写作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淡化写作理论教学,偏重于写作活动的实践。由于应用文体写作有严格的文体形式的要求,所以讲授起来可发挥的空间很小,为此,李老师仔细的追索了每种实用文体的发展历史,尽可能的找出这种文体发展脉络的蛛丝马迹,让模式化的实用文体写作充满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在讲授求职信时,李老师给大家概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的求职与求贤活动,从千金买骨讲到毛遂自荐,从汉高祖的求贤诏讲到东方朔的“自荐书”,最后以李白经典的《与韩荆州书》作结。同学们学习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之后,李老师顺势而为将求职信的内容结构,注意要求给同学们娓娓道来,一节课下来,作为理工科的同学不但了解了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同时也掌握了模式化严重的实用文体写作。
二、形式新颖,教学相长
在教学平台的使用上,李老师主要运用“慕课”+“腾讯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由于学校《写作》课程没有自建的慕课,所以在中国大学慕课网上,选用了华中农业大学袁琳老师主讲的《应用文体写作》课。在每次课之前,李老师都要求学生先自主学习慕课内容,课上,李老师利用腾讯课堂开展直播教学活动。在直播教学过程中,学生参考自学的慕课内容,结合李老师的在线讲授,参与课堂师生互动,学习效果良好。为加强学生线上学习的管理管理,李老师通过腾讯课堂的签到、举手等功能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督。
写作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生动手写作的能力更为关键。所以在课堂讲授之外,李老师都会根据课程讲授的实际,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写作训练。例如讲到实用文体申请书的写作时,李老师布置了再写一份入党申请书的作业,并要求学生将作业直接交到本学院的基层党组织;在讲到“计划”时,李老师要求学生为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做一份详细的计划等等。
李老师自言:他讲授这门课的目标就是,搞笑段子与专业理论齐飞,坐而论道与动手实践结合,让实用写作变得有内涵,让写作理论变得有趣味。